行業資訊
2020年03月01日
人類未來科技主要體現會集中體現在手機和汽車行業,真的一點都沒錯
在過去五年,由9名工程師和設計師組成的團隊以及幾名學生發明一輛機器人車,沒錯,就是大家所看的的智能行駛汽車,研發的目標是讓這種車實現自主駕駛:通過車輛定位終端傳感裝置收集交通信息、與其他交通參與者交流等方式準確判斷路況,在考慮剩余電量的情況下,選擇最佳行駛路線,并自動完成泊車、與充電站對接等任務。
智能連接車, 還可以進行對角線駕駛。車輛本身的大窗口使得乘客對周圍環境有良好和全面的了解,而直觀的用戶界面讓駕駛者可輕松訪問這輛機器人車所提供的所有驅動模式。
電動車輛需要格外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充電電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者構建了一個多用途的可折疊對接接口,使其可以適應車身的大小,并且還可以連接擴展模塊,例如擴展器、乘客模塊或貨物模塊。
智能行駛汽車 屬于德國研究中心的一項人工智能研究項目,按照定位它是介于公共交通和個人交通之間的一種新式出行方式,官方描述的愿景是希望解決現有的堵車、停車難等讓人頭痛的交通問題。也許是考慮到有些妹紙們車技太差,研究人員將智能行駛汽車設計成了全時四驅,遇到狹窄車位像螃蟹一般橫向進入,原地360度打轉都不是問題,還擔心什么側方停車。
此外,汽車的電腦及其自動導航系統提供廣泛的駕駛員輔助功能。即使在狹窄而擁擠的道路上,讓它自動停車也是可能的。而且,自動駕駛儀可以讓汽車自動行駛,無需乘客進行任何的干預。
該車被描述為“為超大型城市設計的、極具靈活性的微型汽車”。項目經理說:“整個過程 - 正常駕駛和駕駛側向的轉換——大約需要四秒鐘。如果空間不夠大,智能連接車可以通過將后橋上的車身抬起來以縮小其內部空間。這允許它從約2.2米的全長收縮到約1.5米,同時還能保持舒適的座位位置。
為了證明技術的可行性,他們建立了一個集成研究以及詳細的物理仿真模型。兩者都使用了軸向模塊和電子部件,由“快速控制原型”系統控制。測試成功后,他們建造了一個底盤。同時,針對高度集成的定制車輛控制單元的軟件開發正在進行。
他補充說:“它能夠將自己的尺寸減小約80厘米,這使得它幾乎與自行車一樣小,而且,通過這種功能,你可以進入非常小的停車位。
聲明:以上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出于分享信息及學習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性負責。